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91|回复: 0

偷拿工具

[复制链接]

5

主题

0

回帖

25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25
发表于 2023-3-31 14:55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来历:知乎



比来,二年级班上(孩子们大都8岁了)第一次出现了孩子偷拿他人钱的事。现在的四年级也曾在两年前,也就是二年级的下半学期发生过类似的工作。这样的孩子有个特点:他们的怙恃都不给孩子零用钱。

偷拿工具-1.jpg
一个孩子偷拿了他人的财物,一定是道德题目吗?
我们晓得,孩子最初是没有“你”“我”之分的,碰到自己喜好的物品,他们间接拿或是抢。3岁时,他起头有了“我”的概念,对自己的工具分外在意,抢他野生具的现象也削减了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假如在此外孩子那儿发现自己喜好的物品,他们会采用“以物易物”的方式来调换。到了五六岁,他们又学会经过竞技来“赢”工具,比方砸王牌、抽奖。这类情况一向延续到小学一年级。
七八岁时,孩子们忽然发现了“钱”的益处:钱可以买到自己喜好的工具。他们起头进修利用货币,经过利用货币,他们晓得了钱、物的代价。可是有的家长没发现孩子的这个变化,他们没有给孩子自己安排钱的机遇,这样就会出现孩子拿他人钱的现象。
碰到这样的工作家长凡是很焦虑,以为是孩子的道德出了题目。这并非道德题目,一位教育家说过:“12 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道德感的。”

偷拿工具-2.jpg
教员是这么处理题目标--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信封,每个信封都如出一辙。还建造了一个很是都雅、打着缎带和蝴蝶结的招领箱,让孩子们把拿走的钱放到信封里,然后全班同学一路将信封放回招领箱内。
永久不危险孩子,相信他们都是好样的。碰到题目就积极寻觅处理的法子,用一种人性的、科学的处理法子。
这里,我们还看到了黉舍法则中“他人的工具不成以拿”的进一步的意义。“他人的工具不成以拿”这个法则包括着“孩子的工具他人不能拿”。这个法则的严酷实施,帮助儿童庇护了自己的工具,建立了平安感。当儿童把这个法则酿成了他们内在的次序,把它们“精神化”为生命的一部分时,进入少年期,这个内在的次序就转化为道德。这是发自心里的自律,不是成人社会的“道德律令”。

偷拿工具-3.jpg
这又一次启迪我们,最根基的行为方式是在年少期构建的,这些行为方式已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,这就找到了建立一个文化社会的行之有用的途径。




原文地址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18115668
免责声明:
1、文章部分图片源于收集,均为表示图;
2、一切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材料版权归版权一切人一切;
3、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没法和版权者联系,如原作者或编辑以为作品不宜上网供阅读,或不应无偿利用,请实时告诉我们,以敏捷采纳适当办法,避免给双方形成不需要的经济损失;
4、本页面内容由爬虫法式自动收集于互联网,如无意中加害了媒体或小我的常识产权,请电邮【E-Mail:cb@yoyodoc.com】告之,我们将于24小时内删除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小悠文档创作分享社区 ( 粤ICP备11072215号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5-1-18 16:06 , Processed in 0.143343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